粤商,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
几百年前,“广州十三行”富甲天下,涌现出一批潘振承、卢文锦、伍秉鉴等豪商巨富。他们也是最早的粤商代表。
粤商,也是撑起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底气。2017年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单位数、实现税收、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敢为人先”“顺势而为”的粤商精神,也被视作粤商在不同时代屡屡取得巨大商业成就的重要原因。
当前经济发展迎来新阶段。在今年初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被提到重要位置,粤商也被赋予新的期待。
9月21日至23日,主题为“全球粤商 世界湾区 共享未来”的2023世界粤商大会在广州举办,旨在展示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推介广东营商环境、促进海内外粤商交流合作。
世界粤商大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粤商大会已举办5年,本次是首次更名为“世界粤商大会”,以此凸显国际化,其中既包括与会嘉宾来自全球各地,也指向粤企发展水平力图在世界范围争先。
什么是粤商
“粤商”即广东商人,既包括广东籍商人群体,也包括从各地前往广东地区从商群体。
粤商和晋商、徽商、苏商、浙商并称为中国五大商帮,在从古至今的商业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讲述粤商的由来和特质,要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秦汉时期,赵佗在这里成立南越国,带来北方先进的耕作技术、劳动工具和中华文化,让远离政治中心的广东地区跟上北方城市的发展。
与此同时,赵佗结合广东沿海特征,开辟和加强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海上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埋下伏笔。
其后的多个朝代,这条海路逐渐成型、延长,到明代,从广州出发的丝绸、茶叶、陶瓷可以运至世界各地,大量海外香料和钱财也从世界各地运回中国。
至清朝,广州外贸繁荣,以广利行、同孚行、东兴行和怡和行为首的“广州十三行”逐渐成为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兴商集团。
彼时坊间传唱,“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现代的广州街景 图源:图虫创意
到底有多富?举个例子,怡和行老板伍秉鉴曾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世界最富有的50人,该榜单中国有6人上榜,伍秉鉴是唯一的商人。
商贸往来、移民聚集、文化交融......粤商的演变史,浓缩了传统中国努力融入世界潮流、追求现代化的卓越历程,不仅造就了广州的富庶一方,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也远远超越了传统商人单纯逐利的原始边界。
在十三行鼎盛时期,面对天花肆虐,大多数百姓对外国治疗方案排斥的背景下,十三行行商们先后接力,出钱出力花心思,成功将西洋“种痘法”——牛痘疫苗推广至全国。
不仅如此,粤商还集资创办慈善机构,面向百姓赠医施药、施粥派衣、免费教育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全国范围内由官方主办的救济机构不在少数,但粤商率先创新救济机构集资方式——“以土养业”“发典生息”,在运营规范、人才培养、管理制度、资本募集投资上都颇具现代社会企业雏形。
粤商制造广东
粤商发展壮大的过程 ,也是广东逐步走入舞台中央的过程。
广州十三行鼎盛时期,缴纳的税款占清朝税收总额的40%,并持续100多年,这时候的广东地区,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经济重镇。
鸦片战争之后,粤商又率先在中国建立民族工商业资本,涉足纺织厂、船厂等现代工业。
上世纪50年代后,粤商在港澳地区、东南亚等地与跨国企业打交道,积累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后,由粤商群体深度参与,以加工贸易为主要业态兴起的世界工厂产业集群率先落地珠三角,“广东制造”开始闻名全球。
最近几十年,粤商开始寻求产业升级,追求品牌、技术和研发,涌现了腾讯、比亚迪、华为等系列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头部企业,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新型中小型民企也数以万计。
当前,广东已经形成“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数字创意3个五千亿至万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7个一千亿至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涌现了华为、腾讯、TCL、中兴通讯、大疆等行业头部民营企业。这些头部企业还吸引和带动上下游企业,对扩大、延长产业集群具有显著效果。
在汽车产业领域,比亚迪作为全球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2022年实现全年营收破4200亿元,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品推陈出新方面屡屡取得突破,对整个汽车产业形成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广东汽车产值也在2022年破万亿大关,迈入广东8个万亿元产业集群阵营。
广州都市风貌 图源:图虫创意
蓬勃发展的粤商,为广东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1987年,在粤商深度参与的工业领域,广东省工业产值已占全省工农业总值的79.6%,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食品、机械、化工、纺织缝纫业成为广东省支柱工业部门。
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在中国各省市中,连续占据第一位。
当前,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强省份,并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新质造,新广东
广东的下一步,也和粤商息息相关。
从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爆火到华为“遥遥领先”的突破,这些样本指向时下另一个热词——新质生产力。
当前,广东面临着“量的增长到了平台期,质的突破还处在酝酿期”的胶着状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解释,珠三角地区主要还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向型经济,但由于品牌、技术等很多来自国外企业,因此,当全球经济“打喷嚏”时,广东制造都会率先“感冒”。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提出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进一步巩固壮大支柱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广东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正是其中关键。
粤商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民营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带来更多创新、投资和就业机会。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李海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再造一个新广东”,重点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即从过去简单出口加工、低端制造,转向高端和更有前瞻性的领域,当前诸多粤企已经成为相关领域技术创新的领头羊,如比亚迪的汽车,华为的电子设备,以及美的和格力的家用电器等。
在本届粤商大会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还对最新一代的粤商提出期望。他将TCL、格力、美的划分为第一代企业家,华为、联想作为第二代企业家,新一代的科技公司是第三代企业家,现在开始培育第四代。
李泽湘认为,第四代粤商当以产品为王,硬科技作为手段,以打造全球性品牌为目的,“随着人工智能一系列新技术的崛起,还有国际形势的变化,第四代粤商更值得期盼”。
广东深圳,被称为“创客之都” 图源:图虫创意
机遇与挑战共存,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挑战前所未有,但也存在无限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RCEP一周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民营企业家拥有更便利的贸易条件、更广阔的市场、更低的贸易成本以及更多的投资商机。
粤港澳大湾区更是被赋予巨大期望。香港中文大学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美国成为今天全球资本技术人才高地,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开放。而广东是中国最开放的省份,从地理条件和制度优势来说,大湾区开放的条件是最好的,这里将成为中国第三次开放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