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建档孕妇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今年新出生人口或不足八百万”......出生率下降引发关注。“当前我国已呈现育龄人群平均理想子女数低于更替水平的趋势。”6月11日,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黄国宁教授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人口日”特别策划直播节目中表示,医务工作者需给予适龄夫妇科普更多的生殖健康知识,鼓励他们做好生育规划,适龄生育。
大家在关注人口出生率的同时,还需关注另一个群体:不孕不育人群。不孕症是指一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不孕症患病率估计(1990-2021)》报告显示,全球约17.5%的成年人(约占1/6人口)受到不孕不育的影响,且有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人群积极寻求医学手段进行助孕,为圆自己的育儿梦。
“女性的卵巢功能是有一定时间性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寿命和健康状态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生育年龄并没有发生改变,包括生育力本身也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黄国宁教授谈到“女性的最佳生育期一般是20-35岁,这个时期不仅卵巢功能处于旺盛期,身体各种机能也处于最佳时期。”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前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首席科学家孙莹璞教授表示,年龄是导致女性生育障碍的最重要因素,女性35岁以上便属于高龄产妇,在43岁以后妊娠率会降到5%以下,流产率可以高达70%-80%。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孙海翔教授介绍,“年龄的增长也会导致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比例增加。而卵子质量下降以后,女性的流产率就会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也有所上升。建议广大青年要适龄生育,有生育意愿的夫妇提前做好生育规划。”
要实现优生优育,适龄生育是重要的前提。适龄夫妇定期评估和检查,准确了解自身生育力至关重要。
2022年《人类生殖更新》期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1973年至2018年间,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数量下降了62%。“在不孕不育的病人当中,男性因素占了40%左右,男女双方因素可能约占20%-30%,因此对于不孕不育的夫妇来讲,双方都要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和评估”。中华医学会生殖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黄学锋教授指出,目前公众对不孕不育仍存在不少认知误区,一方面表现为不孕夫妇因不愿承认不孕不育而推迟就诊,另一方面却是求子心切、盲目治疗。
“男性无论结婚与否,在体检时建议增加一项精液常规检查,女性在出现月经紊乱的时候,也建议到医院进行性激素检查,了解自己的卵巢、子宫功能是否正常。无论男性女性,在育龄期都应该主动关注自身生育能力。”黄国宁教授表示。
保护生育力,提高公众对自身生殖健康的关注,同样需要照顾到我国部分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黄国宁教授表示,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通过发起“生殖健康边区行”等科普活动,帮助基层医生服务更多不孕人群,推动较落后地区生育力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帮扶。
据了解,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生殖健康边区行”自2016年启动以来,至今已经有2000多名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参与到了科普公益服务当中,足迹遍布陕西、江西、贵州、新疆、湖南等14个边区省市,受益群众和基层医生已超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