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王伟表示,过去十年,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数量稳步增长质量显著提升,综合实力,创新力,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显著成就:
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制造业综合实力继续提升规模不断巩固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近30%,保持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系统完整性的优势更加突出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中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制造供应系统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档次全面提高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40%以上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节能冰箱,自动洗衣机,变频空调,汽车等高端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升级成效显著在绿色化方面,通过不断努力,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制造体系十二五和十三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进一步下降5.6%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步伐明显加快从创新投资来看,中国制造业的R&D投资强度从2012年的0.85%上升到2021年的1.54%专业和创新的小巨人企业平均R&D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R&D投资2500强
市场的活力和实力在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到2021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万户,比2012年增长23.5%龙头企业不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
稳定增长:
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量的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近三成,保持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王文渊表示,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制造业稳定增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注重突出目标和引领编制制造业相关规划,以规划目标为导向,合理确定主要预期年度增长目标
二是注重政策协调做好常态化稳增长政策的研究储备,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推出相关政策措施
三是着力扩大增长动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振兴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和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四是激发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加快专业化,创新化等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夯实企业基础
第五,努力扩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强劲对制造业增长的带动作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新的消费热点开展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第六,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产业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特别是面对疫情影响,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和服务保障,有效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充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平稳顺畅
王文渊说,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一步,我们将扎实做好防疫情,促畅通,保主体,扩需求,稳预期工作,促进制造业数量合理增长和质量稳步提升
迈向中高端: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由低端走向高端,初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姚俊介绍,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十三五和十四五两个五年,制定实施了70多个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细分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强中央和地方的部门协调和联动,推动出台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科技,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二是推动高端制造业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高端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大飞机,载人航天,电气设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
三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家以上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四是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广绿色产品2万种左右,创建绿色工厂近3000家,培育绿色制造服务商近200家,共制定节能和绿色发展行业标准644项,初步形成绿色制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