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关系到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命运和未来,这一群体的就业是当前世界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研究这一课题,探索中国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中高端人才与职业发展平台与中国世界青年峰会联合发布《洞察中国青年人才就业趋势2022》,揭示青年人才就业趋势和特点,为青年人才就业和成长提供参考,帮助青年人才实现更好的职业生涯
一是年轻人就业压力大,求稳成为择业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在上升今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6月16—24岁人口的失业率为19.3%ch处于历史高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都给青年人才就业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
1.职场人对工作的三大情感诉求:安全感gt,价值感gt,成长感
猎聘调查中,职场人被问及对工作最强烈的诉求时,安全感排在第一位,占37.35%,其次是价值感和成长感,占比16.78%和15.13%可见,职场人要在满足安全感的前提下,兼顾价值感和成长感
寻求安全感表现在选择工作的具体行为上,就是寻求稳定就业调查显示,在当前形势下,青年人才看重的就业因素是稳定,员工不会随时被解雇或公司不会突然倒闭,投票率为56.50%公司有实力,抗风险能力强得票率为40.66%,位居第二选择工作的最后一个因素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得票率仅为5.19%可见,目前青年人才在择业上更加理性务实,稳定性成为压倒一切的考虑因素,而符合自身利益等一些感性因素几乎被忽略
3.青年职业介绍机构类型:国企稳坐第一。
从优先考虑青年人才求职的机构类型来看,国企稳坐首位,占比32.39%在求稳心态的驱动下,更多的年轻求职者倾向于选择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国企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国企,考公务员去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占20.33%近几年公考人数居高不下,大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但是录取率不高,所以创业,去外企或者其他机构,成为了青年的职业选择之一
对比2016年猎聘调查,当被问及年轻职场人士最想去的公司类型时,前四位的回答分别是真正的创业团队,快速成长的新公司,成熟的互联网公司,传统的巨头公司伴随着2015年前后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了更多年轻人的创业梦想,因此加入创业团队成为年轻人择业的首选最近几年来,受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影响,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求稳成为青年人才职业选择的主旋律所以,他们首先把目光投向国企,试图从国企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安全感
二是制药/生物工程成为青年人才择业新宠。
1.传递制药/生物工程,新能源的年轻求职者,百分比涨幅最高。
受大环境影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热潮退去,青年人才输送行业占比下降幅度最大,下降9.07个百分点,输送房地产,基金/证券行业的青年人才比例也有所下降相比之下,汽车,电子技术/半导体,医药/生物工程,机械制造/重工业,新能源产业等国家实体产业的年轻人输送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医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的上升幅度最大,2022年上半年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42和1.31个百分点
2.互联网,制药/生物工程,半导体行业的专业化,新创企业吸引更多年轻人才。
最近几年来,专业化,创新型企业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扶持对象,这类企业遍布各大行业今年上半年,从我国输送青年人才的专业化和新创企业行业类型分布来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占比最高,占比17.91%,制药/生物工程,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均以10.03%并列第三
医药/生物工程在青年人才输送的行业变化及其输送的专业企业的行业分布中占据非常突出的位置在疫情形势下,药学/生物工程的重要性尤为显著,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健康的方方面面,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之一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进来年轻人对行业发展趋势更加敏感,择业偏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求
三是新一线,成渝,大湾区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增强。
1.新一线城市成为青年人才就业新高地。
2017—2021年,从80后,90后向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分娩的比例趋势来看,80后,90后向一线城市分娩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五年间,80后投递到一线城市的人口比例从44.08%下降到36.49%,新一线城市交付人口占比从32.03%上升到34.58%90后投递到一线城市的人群比例从51.32%下降到37.31%,新一线城市交付人口占比从30.14%上升到35.83%这说明新一线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渐增强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新一线城市迅速崛起,不仅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特色,而且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了给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的耐力,最近几年来,新一线城市在全国城市抢人大战中最为积极主动,不遗余力地招贤纳士,不断扩大落户人数,降低落户门槛,加强就业创业帮扶,新一线城市凭借其宜居,低生活成本,高性价比的消费模式,逐渐赢得年轻人的青睐
2.四川,重庆和大湾区更受年轻人才的欢迎。
2022年上半年青年人才输送城市排名TOP20,一线城市占比仍在前四虽然第二季度上海受疫情影响严重,但上海仍是今年上半年最受青年人才欢迎的城市,青年人才输送数量最多
从2022年上半年青年人才输送城市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变化来看,上海,北京,苏州,天津,东莞占比下降,其中上海下降幅度最大,从去年上半年的13.23%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1.56%,下降了1.67个百分点从年轻人分娩比例的增幅来看,增幅最大的是成都,广州,深圳,重庆为第二至第四大城市,占比超过0.45个百分点这说明以成渝为代表的川渝城市群和以广深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群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更大,有超越以沪苏杭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势头此外,新一线城市中的武汉,长沙,合肥也受到青年人才的青睐
四,青年求职两极分化:个性VS从众,大厂VS新势力。
1.95后:有个性,从众。
从80后,90后,90后,90后求职者的搜索关键词来看,80后求职者的搜索关键词集中在传统岗位,如会计,项目经理,采购等1990—1994年出生的求职者搜索的关键词集中在字节跳动,蔚来,美团等新兴公司,可是,95后的求职词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崇尚个性,这体现在他们对新社交平台和社交媒体相关帖子的关注,同时,他们劳动维权意识强,周末关心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情况下,部分95后的求职心态与整体职场一致,体现在搜索关键词中,国企出现频率较高
2.青年才俊更爱大厂,也更爱造车新势力的崛起。
上半年,中国输送青年人才前30名企业中,字节跳动和美团位列前两位,代表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排名第三,腾讯排名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李和Xpeng Motors分列第13位和第17位这两家公司和蔚来汽车是最近几年来新能源汽车头部公认的新生力量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的迅速升温,优秀的头部公司更容易受到青年才俊的青睐
至于有多少职场人有互联网大公司情结就业调查发现,53.90%的职场人有大厂情结从世代来看,越年轻的世代,大厂情结越强烈,其中95后的大厂情结最强,95后的大厂情结占这一代的55.41%虽然在当前形势下,互联网巨头受到疫情和整个行业的影响,但他们的创富能力和创新思维仍然对青年人才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第五,年轻中高端人才的薪资待遇:高薪出。
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不同年龄段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显示,在同一年龄段,整体薪酬波动不大从不同年龄段来看,50岁之前,工资不断上涨40—45岁是一个关键年龄,这期间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已经超过30万50岁以后,中高端人才薪酬呈下降趋势青年人才要珍惜自己在职场上的黄金时代,发挥年龄优势,提升技能,积累经验,以持久的耐心和毅力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薪酬增长,提升职场价值
分行业来看,金融,互联网行业高端人才的平均年薪在各个年龄段都处于较高水平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才薪酬存在差异只要注重积累,努力工作,各行业青年人才都有一定的加薪空间
六,职场新生代的机遇:新track amp新职业
1.新兴领域应届毕业生机会:芯片二季度职位数同比增长超500%。
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领域中,今年第二季度,应届毕业生同比增幅最高的是芯片领域,增幅为502.38%,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增速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别为444.44%和200.00%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5G新毕业人数增长100%及以上从这些新兴领域的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来看,芯片,人工智能,5G位列前三,分别为23.4万,23.33万,23.01万高科技门槛对应的是丰厚的薪酬新兴领域发展潜力大,就业前景广阔,人才吸纳能力强需要具有最新知识储备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来增强人才实力,提高人才素质,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新生热门招聘功能:主播排名前20,算法工程师招聘薪资最高。
从2022年第二季度应届毕业生岗位分布TOP20职能来看,技术职能较多,尤其是工程师席,管培生占比最高,为5.97%,算法工程师排名第五,占比1.47%应届毕业生平均年薪26.81万元,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主播的职能也在TOP20榜单上,平均年薪11.37万从应届生火热的招聘功能可以看出,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更加注重对年轻领军人才的培养同时,他们也青睐市场上紧缺的新兴技术人才和当前流量较大的热门职能,在职能搭配上实现了传统+实力技术+流量的组合招聘格局
3.应届毕业生最想从事的新职业:健康管理师和网络名人博主位列前两位。
以直播行业为主的新兴行业的兴起,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主播,后期剪辑,自媒体upmaster,健康管理师,宠物美容师等新职业不断涌现,逐渐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趋于多元化,务实化,重在另辟蹊径提升就业竞争力猎聘调查显示,健康管理师和网络名人博主达人成为应届毕业生最想从事的两个新工作,得票率分别为35.71%和29.01%
青年人才的集聚代表着人才红利的价值,无疑会成为各行业,各地方发展关注和争夺的对象时代大潮中的年轻人,要抓住机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度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场素养,在职场中勇往直前,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