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品渥食品公布了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27%,归母净利润为-0.73亿,同比下降754.87%。
从归母净利润的角度来看,品渥食品在2020年达到了1.36亿的净利润高峰,此后便是连续四年的下滑,2021年至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亿、0.11亿、-0.73亿,2023年为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起家在于顺应进口食品发展浪潮
品渥食品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上海魁春实业有限公司,2016年更名为品渥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采用洋代工生产模式,委托国外供应商进行产品生产、运回国内进行销售,以此来赚取差价。
顺应了进口食品发展的浪潮,品渥食品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乳品、啤酒、粮油、谷物、综合食品五大主营业务,逐渐形成德亚乳品、瓦伦丁啤酒、亨利麦片等自有品牌。
具体来看,德亚牛奶创立于2012年,当时三聚氰胺事件的阴影使得消费者更信任进口奶制品。此外,当时国外原奶价格较低,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一吨原料奶粉,价格为2.4万元左右,而从本土收购奶源,一吨的成本则需要3万多元。德亚创始人王牧抓住了这一机遇,委托德国乳业代工产品,在国内做品牌,并将品牌与德国元素强关联。
据品渥食品招股书,2017年,德亚牛奶在双十一期间液态奶销量仅次于蒙牛和伊利,位列第三。同时德亚也成为进口液态奶销量第一的进口牛奶品牌。品渥食品2017年营收同比增长10.64%至12.16亿元,其中德亚乳品销售收入为6.08亿元。
五大主营业务收入全面下滑
2020年9月24日,品渥食品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成为A股进口食品第一股。然而,上市以来品渥食品的盈利能力一直颇受质疑,主要原因在于营业收入增速放缓、毛利率减少。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为16.50亿,2022年为15.38亿,2023年下降至11.23亿。综合毛利率也从2021年的24.22%一路下降至2023年的14.09%。
此外,公司对于德亚牛奶这一大单品的依赖一直未能打破,2023年德亚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达到79.38%。蓝鲸财经记者向多位消费者询问后发现,德亚牛奶的知名度已经打开,但很多消费者不能把德亚牛奶与品渥食品联系起来。
分产品来看,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品渥食品五大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全面下滑。具体来看,乳品系列实现营业收入8.90亿,同比减少25.81%;啤酒系列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同比减少34.09%;粮油系列实现营业收入0.58亿,同比减少24.87%;谷物系列实现营业收入0.15亿,同比减少14.99%;综合食品系列实现营业收入0.27亿,同比减少48.41%.
其中乳品系列毛利率为12.46%、同比减少7.71%,啤酒系列毛利率为21.15%、同比减少7.27%,粮油系列毛利率为14.77%、同比减少12.39%,谷物系列毛利率为28.34%、同比减少12.84%,综合食品系列毛利率为24.31%、同比减少9.68%。
谈及业绩亏损原因,公司归结为国外采购成本上升,国内液奶产量增长、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销售占比较高的大卖场、商超等渠道流量下滑、销售下降。
进军奶酪市场
为了改善盈利水平,品渥食品在2023年推出了多项自救举措。除了德亚高端线产品、果味啤酒、品利速食品类的上新,最受关注的是德亚奶酪的推出。
公司认为,奶酪市场成长空间巨大,我国奶酪渗透率在2022年突破30%,人均消费量只有 0.2 公斤,同为亚洲国家的韩国和日本分别是2.32和2.91公斤,较欧美有更大差距。
2023年,品渥食品斥资1亿元投资的奶酪生产工厂正式投产,年底,德亚奶酪的首款产品德亚小圆原制奶酪成功上市,是品渥食品自主研发的本土化原制奶酪产品,被誉为公司进军奶酪市场的举措。
然而,作为后来者的品渥食品想要在奶酪行业分一杯羹似乎也困难重重。我国奶酪市场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中法合资企业妙可蓝多市占率达到了35%,奶酪棒市占率更是超过40%。此外,拥有原材料优势的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乳制品企业也相继研发推出了奶酪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品渥食品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相对较少。财报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不足50万元,从员工构成看,全部401名员工中,仅有2人为研发人员,占比为0.5%。
从经销商网络来看,品渥食品与妙可蓝多也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妙可蓝多的经销商超过5000家,品渥食品经销商则不足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