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式基金频频上新,成为2024年新发基金市场的一抹亮色。
4月4日,摩根基金公告旗下摩根中证A50ETF发起式联接基金正式成立。同月8日,易方达、富国、华泰柏瑞、华宝旗下的4只中证A50联接基金采取发起式,进入发行市场。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8日,年内共成立了310只基金,其中就有超100只发起式基金,占到了三分之一。正在发行的基金中,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这些基金类型涵盖了ETF联接基金、量化、债券、养老FOF等。
相比常规基金“须不低于200人、2亿元”的成立门槛,条件相对宽松的发起式基金,在新基发行遇冷的背景下,成为了不少基金公司发力的主要方向。
然而,发起式基金虽然成立门槛低,但是如果基金公司后续的产品运营跟不上,依然会面临清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留意到,在今年,有超过250只发起式基金将运作届满三年,而去年底的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基金的规模低于2亿元,这意味着,这些发起式基金或将面临自动清算。
天相投顾评价中心表示,基金公司在成功发行发起式基金后,还需要认真对待产品运营,如通过提升研究和管理能力、优化客户服务、注重长期绩效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减少资源浪费,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发起式基金热潮
发起式基金的热潮还在持续。
所谓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高管或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金额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的基金产品。
与普通开放式基金“有效认购户数不少于200户”和“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的最低成立门槛相比,发起式基金对认购户数和认购金额要求均不高,且天然具有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点。
华南某公募人士表示,在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认购意愿不强的情况下,对于渠道资源紧张的中小公募机构来说,发起式基金比普通开放式基金更好发行也更容易成立。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8日,年内共成立了310只基金,其中就有超100只发起式基金,占到了三分之一。正在发行的基金中,也有不少发起式基金,这些基金类型涵盖了ETF联接基金、量化、债券、养老FOF等。
譬如近期成立的国寿安保数字经济,这只发起式产品成立规模为1000.119602万元,其中公司自购A份额1000万元,员工认购C份额200元,剩下996.02元为外部投资者购买。
有公募人士认为,发起式基金兴起在于其低门槛,能够确保基金成立,另一方面是,基金公司如果把握得当抓住机构的话,可以上演“以小博大”,先成立,后面再用业绩做大。
规模承压
虽然发起式成立门槛相对较低,但发起式基金强化了基金退出机制,即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随着部分产品三年期限将至和市场赚钱效应下降影响,今年以来发起式基金清盘现象频现。
3月20日,浙商基金发布三份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包括浙商智选家居、浙商智选食品饮料和浙商创业板指数增强等3只发起式基金。
公告称,截至2024年3月19日,上述三只基金的资产净值均不足2亿元。根据《基金合同》约定,浙商基金依法履行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浙商智选家居、浙商智选食品饮料、浙商创业板指数增强的基金资产净值合计分别仅有1443.8万元、1670.46万元、1213.49万元,远低于2亿元的存续门槛。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只发起式产品发布预警。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关于发起式产品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相关公告超过50条。3月25日,天弘消费股票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发布了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第三次提示性公告。
数据显示,在今年运作期届满三年的发起式基金中,截至去年底,有超100只基金的合计规模低于2亿元,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基金或将面临自动清算的结局。
事实上,发起式基金目前已经运作近12年。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发起式基金具有设立门槛相对较低的特点,有利于缺乏历史业绩的新基金公司和新产品;同时,发起式基金具有“宽进严出”的特点,使得基金管理人必须在基金设立后的经营管理上下功夫,有利于基金业从“重首发”到“重持营”的转变,从渠道主导的卖方生态,向投资者实际需求主导的买方生态切换。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各年度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分别为190只、318只、351只,占新发基金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刚刚过去的2023年,年内新成立发起式基金突破400只,刷新历史新高。
对于部分发起式基金没有超额收益甚至出现亏钱,在成立满三年大限来临时,面临自动清算的情形,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部分发起式基金设立并非基于市场导向,更多考虑的是保新产品成立,基金成立后,运作过程中可能会损害投资人利益。例如某些基金公司,为追求产品线的丰富,以发起式的形式成立了多种多样的基金,分散了投研团队的精力,却难以全部管理好。
此外,部分发起式基金投资过于稳健,运作保守,与产品定位和投资者预期不符,因此规模始终较小,并在成立满三年时面临清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