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投资理财
日本早期的基建投资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对日本的经济高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如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前夕,新干线通车第一条线路是连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这条线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每年约有2亿乘客乘坐,占日本铁路的30%,营业收入的45%
如今,城际高铁在中国被列为新基建,可见日本的新基建比中国早了40多年而基础设施投资中普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即先建效率高的项目,后建的项目投入产出比普遍降低例如,城投平台的资本回报率中位数已经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20年的1.3%
因此,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能增长过快,必须从长计议实际上,经济发展是一个人口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循环过程如果流通顺畅,经济就能持续发展,反之亦然
在古代,人们通常生活在水边,因为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经济带伴随着河流改道或水源枯竭,人类不得不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罗布泊北移,使楼兰城缺水,树木枯萎,市民全部弃城,留下一座死城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曾经繁荣于丝绸之路的楼兰古城,最终被沙丘湮灭
现在铁路和公路的承载能力大大超过了河流,改变了过去的人口流动和物流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他们主要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所以基建投资一定要顺应这个趋势
例如,田中角荣认为,只有建设大规模的交通网络,才能消除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解决城市密度过大的问题但这只是理想化的逻辑推导事实上,日本第一条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导致大量大阪人流向东京,东京的人口密度反而增加了
中国高铁虽然运营时间不长,但人口流量和日本新干线差不多比如,我们团队曾经统计过高铁沿线城市的人口变化:剔除京沪高铁沿线和沿江通道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选取36个三四线城市,计算省内常住人口比例,对比高铁开通前后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以反映高铁对城市人口集聚或分散的作用
正如预期的那样,36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比例出现下降,其中京沪高铁沿线有5个城市出现下降,而长江沿线有70%的城市出现负增长,反映出高铁建成后,这些城市并没有出现人口集聚的趋势,而是出现了向外扩散的迹象沿江通道主要经过中西部省份,少数沿江中心城市如合肥,武汉,成都聚集了周边地区乃至全省的资源优势,在人口吸纳上具有天然优势在重庆更为典型比如重庆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潼南区,涪陵区,合川区常住人口比例明显上升,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县则明显下降
几乎所有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走向大城市化比如日本东北京都的人口就保持了长期的增长,占日本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日本总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另外,韩国的首尔,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甚至美国的纽约,人口比例都比较高在中国上海,由于特大城市严格限制人口流入的政策,人口比例仍然较低,但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仍有较大的人口净流入空间
日本当年在道路交通建设上犯的错误,就是认为路越修越宽,人口自然会平均分布在全国各地其实恰恰相反,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并没有增加人们搬出大城市的需求此外,人口集聚也符合规模经济原则建的人越多,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就越方便所以很多交通设施的建设导致了巨大的浪费比如高速公路越多,每公里交通量越小,高铁越多,高铁客座率越低而且每年的维护费用巨大
日本在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时,有没有估计到未来人口会出现负增长,老年人比例增加,村庄消失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到2050年日本总人口可能减少到1.05亿左右,到2100年日本总人口可能只有7500万左右早在2013年,日本总务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6000万套房屋中有820万套空置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方数据,早在2010年,日本无人居住的岛屿就已经增加到6429个,而真正有人居住的岛屿只有约430个
所以田中首相写《论日本的岛屿改造》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40年后,日本的人口会减少,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会被废弃,越来越多的农村只剩下老人为了获得就业机会和社会公共服务,人们更愿意向大城市聚集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经济密度每增加一倍,劳动生产率提高6%,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每增加一倍,利润就会下降6%因此,大城市化和人口集聚现象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就中国而言,估计总人口会在2022年开始减少虽然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等人均基础设施指标远低于日本,但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根据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流动的大趋势,布局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好在中国早就提出财政支出要提质增效,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更加注重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中国更加重视投资新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中国在新基建,新能源项目上的战略布局更早,这也是它在高铁,光伏,5G,电动汽车上取得全球领先的原因
但是,从巨额专项债券的投向分布来看,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仍然较小,不到1%预计未来该比例还会继续增加当然,能源,生态环保,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也很重要简而言之,我们必须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或者投资于有长期计划的项目
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很高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模式但是,与日本类似,投资也经历了一个起起落落的过程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在2016年达到80%后开始回落,基建投资占比在2017年后开始回落说明经济增长的动能在减弱,中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虽然基建投资比重下降,但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可能反映社会运行成本上升,投资投入产出比下降要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科技含量比如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中,ICT的比重只有10%左右,而美国超过一半说明在我国资本投资的构成中,信息技术的含量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活力在这方面,日本是一个很好的镜子